第81页(1 / 2)

项追就道:“既如此,你那天下英雄的统帅,就让我来做吧。”

“这个美眉怎么这么辣。”韩淮楚便笑道:“韩某这统领,可不是靠武功得来的。”

项追仍不依不饶,说道:“武功不高,怎能做得天下英雄的统帅?”

正说话间,屋外一声大笑,走进一人,正是气宇轩昂的项梁。项梁笑呵呵道:“谁不服韩少侠啊?老夫就服他。追儿,别再胡闹了。”

那项追姑娘与韩淮楚胡搅蛮缠,不过是想试一试这年轻统帅的武功如何。此时见刚认的叔叔项梁出来劝阻,便不好再作声。咬一咬编贝,说道:“今天就算了,看你到午间,有没有真本事胜过那蒙毅。”

项梁转头对韩淮楚道:“韩少侠,诸事均已准备妥当了。”

韩淮楚点点头道:“好。传令埋锅做饭,大家吃饱了,好有气力杀敌。”

※※※

空阔的天际一头,高悬着一轮骄阳,迸射着耀眼的金光。天际的另一头,滚滚的乌云袭来,时化为奔腾的野马,时化为飞舞的天龙,变幻不休,令人心中平生一股窒息。

滚滚的乌云下,一陇枯黄如缎的长坡,曲曲折折。坡地周围,群峰耸峙。坡地之上,怪石突兀,蓬断草枯。

数只黑褐色的大雕,盘旋在空中,发出刺耳的啾叫。罡风过处,长坡上呜呜之声,绕耳不绝。

“咚!咚!咚!”

缓慢而有力的战鼓,有节奏地一声声敲响。一队队身着玄色甲胃的秦军,从前后中翼各营中走出,迈着整齐的步伐,如一条条长蛇,注入决战之地——龙武坡。

大纛开道,战车驱驰。轻兵重甲,科头奋击,各分其类,丝毫不乱。

杀气腾腾的秦军,此时动用了七千余人,声势浩大,军容鼎盛,到了龙武坡,布下一阵。

蒙毅带兵多年,对于战阵的运用很有心得。他布下的战阵,将秦弩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。

战国时期,山东六国莫不畏惧秦弩长弩。这秦弩不是用手拉开的,而是采用足蹬,必须借助全身的力气才能上满弦,其射程可长达三百米。

三百米是其它国家军队射程的两倍,这是个什么概念!就是说,他国的部队,还不到近身,就会大批大批地被射杀。战未开始打,便会损员严重。

也不知是谁为秦军设计了三棱型箭头。射中目标后,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一道切割力,箭头足能穿透敌帅的铠甲!长平之战,赵军的统帅年轻的赵括,便丧命在这利箭之下。

秦阵前后两翼均布有弩兵,面朝外,足以抵御任何来犯的袭击。依靠这种战阵,蒙毅作战多年,无一败绩,遂有战无不胜之称。

弩军在前,均身着轻装,囊中负满了箭,排成横队。随后便是五十辆驷马战车,与手执戈、矛、戟、锬等长兵器的步兵混编成四个纵队。长刃军士用来保护战车不被敌军轻锐袭毁,簇拥在各个战车的周围。每辆战车上,乘有三员,一人用来驱弛,二人用来厮杀,均是骁勇善战之人。

这便是《孙子兵法》中说的“不中不盖,架四马,乘三人,最宜驰聚攻击”的轻车!

战车之后,便是主力步兵。前后步兵,排成几波厚实的横队,手持盾牌,短刃,形成一个防御阵。这几波横队中,每波均有间距。纵一波被冲垮,也不致拖累到全军。后方步军,排成数行纵队。这是突击的阵势,带队之人均是伍佰主以上的剽悍强横之辈。

步兵之后,便是数队骑兵。这些秦军军中的骄子,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。只要上将军蒙毅一声令下,他们便会如猛虎出谷,给敌手以致命的摧毁。

因在山林作战,骑兵施展不开,蒙毅此次会战,并未带出多少骑兵,大部分骑兵留在大营留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