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羽大军一路向北,到阳夏城下,却被秦将李圭坚守,连攻两日不下。
项羽大军被阻,不由暗生焦急,便欲发一个狠,亲自提戟上阵,猛攻阳夏。
却有楚王使者与项梁军令同时到来。楚王使者道:“秦将章平从平原津渡河,已克庐县,请少将军速速回师勤王。”项梁使者道:“项公已引兵东归,欲截击章邯,请少将军回师盱眙,保证怀王的安全。”
范增听说后擂胸叹道:“项公逸机也。如今大军不往西进,却要东归,雍丘必为章邯所得,再想进军关中,却是比登天还难。”
那雍丘是去不成,大军只好东向。途中却听说章平已克定陶,项梁正引兵定陶,欲夺回城池。而章邯大军也正在向定陶方向追来,欲与章平左右夹击项梁。范增与项羽一合计,干脆不去盱眙,而是北上定陶与项梁军会合。
于是大军途中改道,去往定陶。
※※※
定陶,一个令多少后世之人扼腕长叹的地方!
且说韩淮楚领两万楚军到达定陶城下,却见城头上插着秦军的玄色大旗。
自古守城容易攻城难。韩淮楚虽然满腹韬略,还没有张狂到那种地步,用两万楚军去攻二万秦军占领的坚城。
项梁的主力大军不日便到,而章邯的十余万秦军就像响尾蛇一般紧紧跟在楚军的身后。如不是忌惮钟离昧的断后,秦军的轻骑已赶上了楚军的后队,一场遭遇战便要上演。
经过不停顿的跋山涉水,将士们都已经很疲惫。战马也喘着粗气,需要休整。
“还是先找个地方扎营,先安顿下来,等项梁的兵马到来再作论处。”韩淮楚心想。
作为先驱,勘察地形,选择扎营地点便是任务之一。如今这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韩淮楚手中。
楚军为救赵,只准备了赵国的军事地图。如今突然计划改变,转到了南方作战,仓促之间无法搞来地图,只有派探子去侦察。
行军打仗,扎营的地点很有学问。
一般的正规军营军寨的防御都是依地利而建,以立不败之地为原则的,比如扎营地点是否合理安全,营房安排是否紧密有序,对敌人的偷袭是否有准备,对敌人的战略企图是否有预测等等,这在《孙子兵法—九地》书中有很详细的说明。《吴子》书中对统帅的能力判断就是以士兵的状态和营寨的地利做指标的。
因为营寨扎得不好,被人家一举击破的战例也屡见不鲜,比如刘备在林中结营,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尽了争夺天下的赌本;于禁扎营在低处,被关羽水淹七军;丢了街亭的马谡也是因为营寨扎得不好……
扎营处要挖沟筑墙,布下荆棘鹿角。营寨分前营,中军营,后营,左右营,中军营是最受保护的要紧所在,断不可被敌军轻易偷袭。
扎营的地方最好在高处,有山有水。有山可以引为屏障,有水可以让士兵炊饮,也可成为一道天然的壕沟,让敌军的马不能驰骋。还要避免气候干燥,容易着火。为了防备敌军的火攻,风向也很关键。
那些斥候都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,四处寻找一番,回来不约而同汇报,发现了一处高坡,可以扎营。
韩淮楚还是很谨慎,亲自去勘察一番。
只见那选择的地点前方是一条小溪,后面是一堵峭壁。小溪流水清冽,蜿蜒从高处流下。峭壁光秃秃手不能沾,尽是花岗岩石。
这地点真是扎营的绝好所在。那一堵峭壁,就可以把后营省去,将兵力分布于前,左右,中军营中来。
韩淮楚满意地点了点头,说道:“就是这里了。我们现在这里挖坑作好准备,速去通知武信君来此立营。”便有耳哨,飞驰去往项梁的大队。
傍晚时分,楚军主力赶到。项梁听说了定陶被章平所占,道声无妨。项梁说道:“只要那章平无继续南下之意,便任他在城中逍遥一时。大军走得疲乏,今夜大家饱餐一顿,稍作休整,明日再与秦军周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