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页(1 / 2)

※※※

齐国的闹剧讲完,又轮到了赵国。

却说那赵国左丞相张耳被项羽封了常山王领受赵地,而赵王歇改封为代王被赶往代地。

人谁没有野心?何况那被封赵王是项羽正式宣布的,要怪也怪不到自己。张耳一点也不惭愧,督促赵歇起行。

赵歇心中虽一千个不愿意,面上却故作欢喜,向张耳贺喜。张耳乃设宴送行,将赵歇送走了事。自个便在信都即位常山王,统领赵地。

那赵歇走在路上,忽然仰天长叹,说道: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原以为那张耳是个忠臣,却不知他是个大大的奸臣。寡人派他相助项羽,却不料他处处向项羽讨好卖乖,诋毁寡人,致有今日寡人被他驱逐出故土。”

上大夫程及道:“若是右丞相李左车与大将军陈余在,焉能让此贼如此猖狂?听说二人皆在陈余家中,大王何不请二人回来辅佐。此二人皆纵横家高弟,只要他们肯出,对付张耳夺回故土便如探囊取物。”

一语提醒了赵歇,“是啊,我赵国还有这两位良将。想当初要不是李左车,寡人怎能登上赵王之位。要不是陈余在巨鹿一战与项羽互为呼应,又怎能解巨鹿之围。如今看来,二人按兵不动实是上上之策,寡人误解了他们的苦心了。”

赵歇便叹道:“此二贤皆被寡人撵走,如今寡人有何脸面再去请他们来。”

程及笑道:“他们二人素对大王忠心耿耿,至今也未投往他处,想必是等着大王悔悟的一天。只要大王诚心去请,一定会来。为臣不才,愿为我王走上一遭,说得二人来与大王相见。”

赵歇大喜,便道:“如此就烦劳程大夫了。”

※※※

却说陈余自弃官隐退,与师兄李左车居于泽中,每日打鱼捕兽,笑看风云变幻,倒也过得十分清闲自在。

这一日,忽有赵歇使者程及到来。见礼毕,陈余笑问:“程大夫何事而来?”

程及厉声道:“大王正在落难之中,二位却在此啸傲风月,于心何忍?”

陈余哈哈大笑:“大王夺走陈某印信,把师兄投入大狱,吾等与他君臣之义已绝。他落不落难,与我俩有什么关系。”

程及便道:“大王对二位作出的事情,都是张耳那奸臣在背后挑唆。如今大王已幡然悔悟,后悔不迭,日夜盼望二位回去。”

那陈余还担着架子不发一言,李左车忽问:“大王身体可好?”程及一听有戏,说道:“大王思念二位,忧思成疾,日日梦里呼喊着二位将军的名字。”

李左车滴泪道:“吾与大王君臣一场,岂能相弃。前日巨鹿战后,本欲去见大王,却见师弟被逐,只好作罢。今日大王悔悟,理当为国效力。请程大夫回禀大王,说张耳不顾君臣之礼,驱逐故主,强夺赵地,实为犯上之举。我二人将兴义师讨伐这老贼,助大王夺回赵土!”

那陈余也是担担架子而已,脑子里想的还是当回大将军重掌兵权。见师兄改了口风,陈余也道:“老贼夺我将印,全不顾刎颈之义,陈某与此贼势不两立。程大夫请回禀大王,就说我陈余愿意重新辅佐我王。”

程及大喜道:“二位既有此心,国之幸事也。吾将回复我王,起倾国之兵,以助二位将军一臂之力。”

于是程及离去回复赵歇。

李左车陈余二人便以旧时名望,在家乡召集旧部,操练军马,共得五千余人。

合赵歇与李陈二人兵马,要攻打张耳还是嫌少。二人商议,遣人去往齐国,请齐王田荣发兵相助。

那田荣在邯郸正操练军马要与项羽叫板,一听拍掌道:“好!寡人就与赵歇结盟,先伐张耳,再取西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