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(2 / 2)

净胡说 墨醇 1499 字 1个月前

守戎喝尽了酒,心想这朱瞻诏果然精明,此时退出朝堂,他的举荐就真成了忠义,父皇会感动他为了不介入党政的隐退,皇后也会记着他的识趣。

他显然是预见了将来非此即彼的夺嫡风波,这一场在旁人看来不过是要辞官明哲保身的好戏,却一来向自己表了忠心、道了苦衷;二来留有退路和实力静待结果。

他实实是为自己争得了必胜的局面,又哪里像甘于平庸的模样?

不过,朱瞻诏怎样打算,于守戎又有何妨?他这默认的支持已足以相助自己了——

即便朱瞻诏日后不在朝堂,他门人、旧部、子女却依旧不少,就光是像那日讨好之辈的几句话,对自己也能有不少便利之处。

于是守戎笑了笑,起身一拜道:“多谢将军,将军的所作所为,守戎都看的明白,来日必有回报!”

朱瞻诏笑了,都是聪明人,话里有话真是叫旁人听了都听不透。

现今的时局,加上这一番密谈之后,按理来说守戎该乘势而上,一举挣脱皇后的摆布,但守戎与守澈再三商榷之后,仍然觉得不是时候。

毕竟靠军功去争太过张扬,会叫人轻易看穿了提早防范,正是所谓树大招风!

守澈说,实权一日未抓在手里,就一日不能正面与皇后为敌,赵家还没倒,冒险挑起争斗,一旦败了只会毫无退路。所以这一次,守戎不仅不打算出彩,反而要让姶静真正放下戒心!

因此出征前,守戎一切事宜都不曾过问,任由他们安插人手,连自己的副将是谁都不管,只是秘密令几个世家子弟、乡勇士卒报名入伍,散在各营。

但等军队一出城,便不时找理由改动编制,最后军中决断,也就只在他帐下这几人中商议,称为“帏下之士”。

守戎出关后驻扎在津城,而所败之地名为沙吾,两地相隔不出百里。

守戎一到,首先便想办法与藏在林中的残军取得了联系,叫他们等待时机,预备随时里应外合。

随后又了解到,沙吾城中大息国的兵力一半折在混战当中,另一半则被派去骚扰其余各方,所剩实则不多。

且赵康残军又在沙吾之外——东北角十里的林中,不时进行伏击,截断了出关的必经之路,所以在未清楚林中有多少人之前,他们其实也是与本国失了联。

两方俱是孤立无援,以致战况一直拖延,这才给了守戎增援的时机。